凈負債率5連降,舊改之王佳兆業穩健沖千億
去年迎來20歲生日的佳兆業在房企里并不年輕,創立于香港,起家于深圳的佳兆業順應時代,從改革開放的窗口進入資本市場的大門,有過從萬科手中奪走深圳四冠王的高光;也曾歷經波折,在規模和負債之間掌握平衡。
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間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舊改之王”用一座座高樓譜寫出半部改開史。
年度目標不變
8月27日,佳兆業集團(1638.HK)發布2020年半年度業績報告。
2020年上半年,佳兆業集團合約銷售金額360億元,同比增長4%;營業收入222.96億元,同比增長10.9%;期內毛利75.39億元,同比增長12.4%;毛利率33.8%;期內歸屬股東凈利潤27.68億元。
報告期內,集團實現累計合約銷售權益金額約人民幣360.32億元,同比增長3.9%。從合約銷售的分布看,大灣區是銷售的主力,銷售額占比近六成;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銷售占比達九成;舊改項目貢獻銷售超三分之一,成為集團業績增長的一大亮點。
尤其是深圳鹽田區的佳兆業城市廣場,更獲得上半年深圳市成交量冠軍。廣州未來城、惠州東江新城分別問鼎當地銷冠,多個長三角地區項目亦取得片區前五名的銷售佳績。
疫情來臨,考驗的正是房企的應變能力。如何運用多種營銷方式線下轉線上成為上半年大家比拼的重點。佳兆業也不例外,除在線直播、微信小程序、APP等,還有VR看房聯動等新穎模式推出。
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公司潛力進一步釋放。今年7月公司合約銷售額按年增加約78.3%至95.35億元,1-7月總合約銷售約為455.67億元,建筑面積約268萬平方米,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3.8%及14.8%。
資本市場也給出回應,自3月以來,佳兆業集團的股價一路上揚,目前報3.97港元/股,和3月相比幾乎翻番。
業績會上,首席運營官李海鳴強調:“下半年佳兆業一方面還會有大概1200億的可售貨值推出,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大灣區和一線城市。另一方面會加速舊改項目的轉化,全年計劃轉化的項目有10個,大概740億的可售貨值,達到歷年的最大值,所以對今年千億的目標公司不會調整,同時佳兆業有足夠的信心去完成這個目標。”
如果順利,這將是佳兆業邁入千億俱樂部的第一年。
提規模也保質量
凈負債率過高的問題一度讓佳兆業頭疼,對于這家規模并不算大的老牌房企來說,提速同時降杠桿是一個巨大考驗。
欣喜的是,佳兆業完成得不錯。
數據顯示,去年佳兆業超額完成目標,凈負債率較2018年大幅降92個百分點至144%,今年上半年又降至130%,實現五連降。
至于改變的法寶,無非是優化財務策略和狠抓回款。截至6月30日,公司擁有貨幣儲備約40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較上年末增長9%,回款率約87%。同期公司短期借款315.8億元,現金短債比從上年末的1.1倍提升至1.2倍,現金流寬裕穩健,償債能力持續增強。
目前國內房地產金融政策趨嚴,市場傳聞得 “三條紅線”靴子落地:房企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房企的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于1。此外,拿地銷售比是否過高、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兩個方面也將作為監管機構考察的重要指標。
如此背景下,想必佳兆業的財務管控也將進一步優化,在求發展和高風險之間取得平衡,是它的拿手好戲。
上半年佳兆業拓寬了融資渠道。在境內,發行了12億元ABS,7月份又重新獲得了60億元ABN額度;境外,佳兆業分別發行了5億美元和3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兩筆票據均為2025年到期,延長了整體債務的還款期。
截止2020年6月30日,佳兆業總借款余額為1217億元,其中境內占比43%,境外占比57%,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占比26%,5年以內長期到期債務占比約71%,5年以上的到期債務占比3%。
截止2020年6月30日,其平均融資成本為8.8%,其中境內融資成本為7.8%,較上年末下降20個基點,境外新增借款債務的融資成本較去年末下降了290個基點至8.2%。
通過積極開拓境內外的創新融資渠道,佳兆業獲得授信額度近1200億元,ABS額度超過100億元。
穩健有效的財務策略獲得了境內外權威評級機構認可,穆迪、標普和惠譽均給予公司較高評級,展望“穩定”;同時,在境內,中誠信國際及聯合信用給予公司AA+評級。
佳兆業集團首席財務官吳建新表示:“我們將會密切監控公司凈負債率、資產負債率、現金短債比等核心財務指標的變動,持續優化債務結構。未來,集團將進一步提質增效,強化前瞻性風險防范能力、精細化財務管控能力、創新性發展牽引能力,有力保障全集團業績健康、穩定以及高質量的增長。”
儲備充足,舊改之王的驕傲
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佳兆業的發展史,就是半部特區史,依靠在大灣區的豐富土儲和舊改經驗,佳兆業為特區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郭英成在業績會深情說道:“首先非常感謝深圳在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候給本人和佳兆業的認可,也非常榮幸、非常感恩。佳兆業未來還是要繼續為深圳的發展加大投入,特別是在公共領域、城市運營、教育、醫療等方面,力所能及地為深圳特區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盡管在文體科技、醫療、教育等等方面多元化發展,佳兆業毋庸置疑的主業還是地產和城市更新。
上半年,佳兆業通過招拍掛、收并購、城市更新等渠道補充土儲,共獲得23個項目,新增土儲權益建筑面積超過281萬平方米,收購代價約220億元,按拿地權益建筑面積劃分,大灣區新增土儲占比74%。
相比比去年同期,佳兆業拿地權益代價上升35.8%。在復雜環境之下,佳兆業選擇鞏固優勢、聚焦主業,充實自己的糧倉。
截至上半年,佳兆業總土地儲備約2680萬平方米,總貨值超過5800億元,其中78%位于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而大灣區所持有的土儲占總土儲面積52%,貨值近7000億元,其中一半位于深圳、廣州兩大核心城市。
今年上半年佳兆業新拓展舊改項目20個,舊改總數達到167個。目前佳兆業手握4200萬平方米舊改土儲,預計貨值約2.6萬億元,其中99%位于大灣區,深圳舊改共有112個項目占比27%,廣州占比36%,中山占比22%。
舊改是佳兆業的驕傲,但隨著存量房時代的到來,這個領域的競爭明顯愈發激烈。
業績會上,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麥帆談到佳兆業的領先優勢:“第一是心態,佳兆業做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更新,搞成了幾十個項目,能有什么?公司可以不走錯路,少走彎路,但是要確保不停地走創新之路,就要有一個歸零的心態,就是城市更新的基本心態,每一個項目都是新項目,每一個項目都要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來研判它;
第二是邏輯,城市運營的核心邏輯,公司的規劃叫做五位一體,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科技五位一體;
第三是團隊。佳兆業有專職、專業的城市更新團隊800人,這些人也是鐵軍,轉化能力、執行能力以及服務意識都非常到位。”
舊改紅利的釋放也體現在財報里,在上半年的合約銷售中,舊改項目銷售額占整體銷售的三分之一,已經成為集團銷售貢獻的重要來源。佳兆業在深圳擁有低價拿地的傳統優勢,確保公司利潤率維持在健康水平,實現保質保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佳兆業在旅游地產上的突破。今年6月佳兆業金沙灣國際度假區的五大主題游樂場館、凱悅和W酒店的主體結構都已封頂,下一步將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階段,預計2021年分階段陸續開業。
金沙灣國際度假區由佳兆業集團和富德生命人壽聯合打造,總規劃占地面積約150萬平米,項目建成后,預計帶動逾百億GDP總值,提供逾三萬個就業崗位,年游客容量達500萬人次,并將促進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帶動服務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國信證券發布研報稱:“公司降負債成果顯著,財務指標不斷優化,大灣區舊改資源優勢顯著,舊改項目未來將持續釋放,我們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維持“買入”評級。”
舊改之王或有新故事,管理層對于股價有自己的期待:“雖然全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同時各國又推出量寬的政策,為了防范貨幣貶值的風險,實際上對有實物有資產的都是好事,再加上國內的經濟復蘇相對比較好,所以在上半年特別是2、3、4月的時候受到疫情的影響,公司上半年的合約銷售跟去年同期比較還上升了4%,所以從股價來講,現在佳兆業的股價水平是在疫情之前的水平。相信繼續量寬的政策,再加上國內的經濟繼續復蘇,佳兆業的股價表現勢頭應該是更好的。”
猜你喜歡
佳兆業回應錦恒財富產品兌付情況
7月29日晚間,據佳兆業集團官方消息,2021年11月22日錦恒財富產品兌付方案公布以來,佳兆業積極籌措資金,已連續完成9期本息兌付。未及時披露年報,被執行總金額超16億,深圳佳兆業被責令整改!
6月28日消息,中國證監會深圳監管局官網披露,深圳證監局決定對佳兆業集團(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深圳佳兆業”),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佳兆業:被曝欠薪停工?,企查查顯示集團成員企業超500家
11月22日,據佳兆業集團控股官方微信公眾號,該集團于當天發布了《錦恒財富產品兌付方案》,將按錦恒財富產品到期的時間順序,采用分期兌付的方式,陸續兌付本金及利息。佳兆業:已完成首筆財富產品本息兌付 分期兌付方案平穩推進
11月22日,佳兆業集團通過官方微信號發布公告,正式公布錦恒財富產品兌付方案,10月、11月已到期產品已按方案于今日完成兌付,佳兆業后續將根據資金籌集情況,逐步優化兌付方案,安排提前兌付。佳兆業:穩打“漂亮仗” 上半年三道紅線轉綠、凈利潤增長30.5%
隨著中報季開幕,A股地產股、港股內房股紛紛發布中報,各家房企的業績表現也是有喜有憂。佳兆業集團又發債,擬額外發行2.8億美元優先票據
6月9日消息,佳兆業集團(01638.HK)日前發布公告稱,將發行額外2023年到期的2.8億美元9.75%優先票據,并與2023年到期7億美元9.75%優先票據合并形成單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