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上市:十年首次虧損,業績暴雷致股價一字跌停,有基金一天賠掉7億
4月8日晚間,3700億市值的快遞巨頭順豐控股(002352.SZ)曝出的業績大雷引起市場熱議,不少手握順豐股票的投資者“不淡定了”。
根據業績預告,公司預計一季度歸母凈利虧損9億元-1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9.07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10億至12億元,上年同期盈利8.32億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20 元/股至0.24 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21元/股。
首次季度虧損背后
對于順豐這只“大白馬”的意外“爆雷”,有投資者認為是京東以及依靠拼多多的極兔快遞不斷侵蝕市場份額,虧損在預期之中。但在疫情等外部環境同比轉好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表示不解:實在搞不明白為什么虧本,營收和件量增長都非常穩健。
對于虧損原因,公司做出了5點解釋:1、繼續加大了新業務的前置投入;2、去年疫情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公司資本性開支投入節奏,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增加臨時資源投入以承接增量,致使成本承壓,并且加大了資本性開支投入;3、對公司的速運網絡、快運網絡、倉儲網絡等資源進行了重新整合;4、第一季度給予一、二線在崗人員補貼創歷史新高;5、時效件中散單業務增長低于預期。
這是順豐控股上市10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4月9日,順豐控股跌停開盤,股價報72.72元/股,總市值3313.44億元,市值一天蒸發了370億。而自2月18日抱團行情回調以來,順豐股價已經自124.70元/股高點跌超40%。
有看好順豐未來發展的網友認為,這次業績虧損可能是“抄底”的好機會。4月9日龍虎榜顯示,有兩機構合計買入1.95億元,深股通買入1.83億。
還有投資者猜測,此次業績突然“暴雷”是否有壓低戰投參與定增的成本的可能。早在2月9日,順豐控股拋下一份募資220億元的定增方案。3月26日,順豐控股公告,證監會受理了這份定增申請。
對此,我們向順豐控股致電求證,對方表示業績是根據真實情況披露,目前定增事項仍在按照證監會要求有序推進,預計在二季度完成。行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隨著順豐在自動化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成本超出盈利也是可能的,疊加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物流體系的威脅,順豐的虧損大概率是真實發生。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就算壓低(定增)價格也不至于搞出這么大一虧損出來,況且理論上股價越高對上市公司募資更有利,但不排除為了后面財報好看提前‘擠膿’。”
快遞行業或迎洗牌期
事實上,對于順豐控股一季度業績的虧損,不要機構人士認為在“意料之中”。
我們注意到,近期包括安信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均表達了對整個快遞行業短期業績的擔憂。安信證券表示,今年一季度雖然快遞行業業務量確定性高增長,但價格競爭、快遞企業擴大投入、去年同期成本紅利等因素都有可能帶來短期業績壓力,甚至會影響行業中長期的格局變化。
在一季度虧損原因中,順豐控股也詳細寫道:特惠專配業務量增長迅猛,下沉市場電商需求旺盛,導致存量客戶中的經濟型業務增長較快,公司電商件毛利承壓,后續公司將考慮以成本更適配的網絡來逐步承接此類經濟型業務,并持續擴大資源協同復用,優化成本效率——這被外界理解為“價格戰”給順豐帶來的壓力。
數據顯示,今年 1-2月快遞平均單價同比下降了20.2%,其中韻達、圓通、申通分別同比下降了24.2%、15.6%、19.7%。安信預測,價格競爭仍是行業競爭的主要手段,而隨著電商快遞龍頭份額分化,價格戰的拐點尚未顯現,預計一季度通達系單票收入同比降幅區間為 18%-20%,綜合18%-19%的單票成本下降,預計通達系單票盈利或將下降0.02元-0.08元。
對于9成以上快遞單依賴拼多多業務、擅長“價格戰”的“攪局者”極兔快遞,一位順豐內部人士表示,短期內確實受到一定壓力,“但(極兔)這種模式能否持續才是最重要的”。該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加大投入包括速運、自動化等,短期內成本承壓,但規模效應達成之后會有明顯好轉。安信證券也表示,順豐加大資本開支可能短期內業績承壓,但長期來說是加固護城河。
“我們的成本在那不可能壓得太低,電商層面的單子還是在5、6塊(一單),但部分時效性不同的訂單價格確實也被動地受到一定波及,但是是被動的。”提到行業“價格戰”的壓力,該人士表示的確受到一定影響。日前,極兔速遞剛剛完成一輪18億美元的融資,博裕資本領投,紅衫資本、高瓴資本跟投,投后估值78億美元。
對于順豐,按照1-2月份16.02億件、同比增長53.9%的速運業務量,安信認為增速回落符合預期,預測順豐時效件件量增速會在一季度回落至 10%以內( 2020 年 20%+)。盡管當前資源投入期會導致利潤率下滑,但安信認為順豐時效快遞具備較高壁壘優勢,包括高端電商的增長,和B2B/點對點的高端制造業的工業品需求增長,其中后者或將成為順豐時效快遞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多元化物流賽道投入上,順豐表示為擴大市場份額正在繼續加大新業務的前置投入。從之前的年報資料來看,這些新業務涵蓋了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急送、國際業務、供應鏈管理等,前置成本仍主要集中在前置倉的相關投入上。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共計1019只公募基金持倉順豐控股,合計持股約4.93億股,占流通股比例10.64%,在一季度尚未增持/減持假設下,今日合計損失接近40億元。其中不乏董承非、楊浩、焦巍、朱少醒、王崇、周應波等明星基金經理的身影,董承非旗下的興全趨勢投資混合(LOF)、楊浩管理的交銀新生活力靈活配置混合等持股均在1500萬股以上,加上同樣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易方達50指數基金,今天合計損失超過5億元。
包括交銀新生活力在內,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共計34只產品合計持有順豐控股9385萬股,一天損失超過7億元。
猜你喜歡
拼多多發布Q2財報:“千億扶持”生態效用顯現,供需兩側實現高質量發展
拼多多將繼續堅持長期主義,深入推進‘千億扶持’戰略,把真金白銀用在提升用戶體驗,優化商家服務和促進產業升級上。快手2025Q2財報:總營收同比增長13.1%至350億元,經調整凈利潤達56億元
快手的毛利率和經調整凈利潤率均達到單季新高,分別為55.7%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