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沈鵬將水滴送上市,身家66億
昨夜,又一家獨角獸企業悄悄赴美敲鐘。
保險科技公司水滴集團(股票代碼為:“WDH”)成功在紐交所上市,此次IPO發行價12美元,發行市值達47.3億美元(約303億人民幣)。
IPO前,水滴公司以創始人沈鵬、聯合創始人楊光、胡堯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持股26.4%。沈鵬家族持股約21.97%。騰訊為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22.1%。博裕資本、高榕資本、瑞士再保險三家機構分別持股11.9%、6.5%、5.7%。按此計算,沈鵬家族將獲得近66.5億身家,騰訊獲得近67億。
此次上市水滴將募資約4億美元,與沈鵬交好的王興和王慧文再次出手,分別認購了3000萬美元。不過,水滴上市首日開盤破發,開盤價報10.25美元,較此前給出的IPO發行價每ADS 12美元低了逾14%,此后跌幅擴大,午盤跌幅曾略超過20%,最終收報9.7美元,跌幅達19.17%。
一個美團實習生的逆襲故事
美團一直是沈鵬身上繞不開的話題,也奠定了他的創業基因。
2009年底,還在讀大四的沈鵬,就進入美團,成為其10號員工。上學時,沈鵬開始琢磨做生意,但項目最后都因無法擴張而失敗。他仰慕王興能做出人人網、飯否這樣的項目,一心想向王興學習互聯網創業之道。
在美團呆了6年半,沈鵬從一個BD新人到天津城市經理,再被提拔為大區經理再到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兼全國業務負責人,統領6000人的美團BD團隊。他負責搭建了美團外賣的業務體系。2015年10月,大眾點評與美團合并,緊接著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入公司管理層,他的職位也開始起伏波動。他心中逐漸有了一個認知,“美團這么多人才,不會缺我一個。”
2016年,沈鵬下決心離開美團自己創業。酒杯相撞、離情別緒的那個晚上,王興經過多次挽留無果后這次沒有再勸他留下,還與他分享了創業路上走過的心路歷程。
當時的沈鵬認為,從2010年到2016年,互聯網助力下的消費升級已走過6個年頭。他試著探討其背后的意義:消費升級很大程度上解決的都不是從無到有的突破性問題,而是錦上添花的問題。
“這不是從讓老百姓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角度出發。對一個想創造消費價值的創業者來說,這并不是創業最大價值的體現。”是否還有難啃的骨頭?這個想法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盤旋。于是,他選擇了大病醫療方向。這里面有他自己的切身體會,也有對行業前景的考量。
沈鵬出生在山東臨沂一個叫平邑的縣城,他的父親做過保險工作。對于保險,他很小就耳濡目染。他真正感受到保險的重要性,源于一次住院經歷。兒時貪玩,他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爬電線桿。在一次攀爬的過程中,電線桿意外漏電,他全身觸電,在醫院治療了8個月。
這期間,他一直看著兩邊床位的病人來來去去,感慨良多。“有錢人生病,他可以享受非常好的醫療手段,很快能把病治好。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如果沒有保險,不僅得不到好的醫療手段,還要看著醫藥費一天天地消耗下去。有些人為了治病,不得不借高利貸。”
沈鵬坦言,這段經歷對他的影響很大。此后,他一直關注著國內醫療保險方面的發展。向王興學習互聯網創業多年,他一直琢磨著的創業方向也漸漸有了思路,即用互聯網去賦能保險這個傳統行業。
2015年年末,他和IDG資本合伙人王辛在北京望京的一家咖啡館見面。沈鵬告訴王辛說,互助可能是一個極具創新性、在中國非常有未來的事情。這是他第一次提出水滴創業的構想。
看準這個領域,沈鵬決定all in。就在沈鵬宣布辭職創業的當晚,沈鵬收到了美團的前同事們轉來的800多萬人民幣。如今,美團對沈鵬的兄弟情誼仍在,在水滴上市路演期間,王興認購3000萬美元,王慧文通過家族信托Kevin Sunny也投了3000萬美元。
水滴的創始團隊并非保險行業從業者,其模式也并不是保險行業通用,風險點還是不少。
水滴A 輪投資人藍馳創投董事總經理曹巍表示,水滴團隊不是保險行業的從業者,保險行業又是一個相對復雜,學習曲線非常陡峭的行業,當時比較擔心他的學習進度是否能夠快速跟上。另外,從模式創新角度,之前美團這套運營打法拿到水滴,并不確定是否能夠跑通。當時沈鵬只是給了一個大面的規劃。但現在來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水滴也交了不錯的答卷,增長非常迅速,市場占有率也非常高。
短短5年,沈鵬憑借自己的努力將企業做到了一年營收30億元,僅在34歲就將水滴推向二級市場,敲鐘成功。
“沈鵬的個人奮斗史非常有說服力,在美團期間的歷練非常勵志。而且他身上有一種不服輸,不怕苦的斗志,又有一種虛懷若谷、謙卑的心態。”王辛表示。
今年4月,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還與張一鳴、宿華、程維等一同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該榜單旨在挖掘中國年輕的杰出創新者、價值締造者和變革者,被稱為“商業巨星搖籃”,沈鵬已經連續三次入選該榜單。
2020年營收30億元,近九成來自保險傭金
招股書首次揭開了水滴的財務面紗,我們來看看其數據表現。
2018年到2020年,水滴公司營收分別為2.38億元、15.12億元、30.28億元,其2019年營收同比增速達到了535.3%,2020年增速有所下降,仍然達到了100.30%。
在水滴的營收中,主要收入來自保險傭金。
水滴公司的保險傭金在過去三年分別為1.22億、13.08億和26.95億,在總營收中占比分別達51.3%、86.6%、89.1%。2020年保險傭金的收入占據總收入近9成。
水滴保銷售的保險產品分為短期險(保險期限為一年及一年以內)和長期險(保險期限一年以上),其中長期險業務從2018年到2020年的傭金收入分別為151萬元、1.73億元、6.5億元,占公司營收0.6%、11.5%、21.5%。
截至2020年底,水滴保與62家保險公司合作,向用戶提供200款健康險和壽險產品。水滴保的付費用戶數為1920萬,累計付費保單數量達到3070萬張。
作為一家極重運營的互聯網企業而言,需要的成本與費用必然不少。
水滴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成本與費用分別為4.26億元、17億元、35.24億元(約5.4億美元),成本與費用中開支最高的為銷售與市場費用,分別為1.85億元、10.56億元、21.3億元。
作為一家保險科技公司,水滴也在不斷加強研發投入。根據招股書,水滴公司的研發投入從2018年的6920萬元增至2019年的2.15億元,在2020年達到2.44億元,占凈收入的8.1%。
隨著支出增加,水滴公司的虧損也呈加大趨勢。2018年、2019年、2020年,其運營虧損分別為1.88億元、1.95億元、4.96億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水滴公司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0.62億元(約1.6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9.64億元。
當前,水滴公司擁有兩大業務板塊:保險保障和醫療保障。
其中,保險保障板塊包括水滴互助(2016年5月上線)、水滴籌(2016年7月上線)、水滴保險商城(2017年5月上線)、水滴公益(2018年7月上線)等業務線;醫療健康板塊包括水滴健康(2020年8月上線)和水滴好藥付(2020年7月上線)等業務線。
值得一提的是,水滴互助已經于2020年3月關停,這一動作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為上市掃清障礙”。
豪華融資陣容
水滴公司成立以來獲得過多次融資,并擁有華麗的投資陣營。投資方陣容包括IDG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點亮基金、藍馳創投、創新工場、博裕資本、中金資本等VC/PE,以及美團戰投部、騰訊、瑞士再保險集團等產業投資方。
沈鵬從美團辦完離職手續,第一筆天使投資5000萬元就到賬,投資方包括騰訊、IDG、高榕、點亮基金、真格基金。
藍馳創投董事總經理曹巍回憶,當時投水滴時情況有些特殊。在藍馳的投資組合中,一般在第二輪、第三輪進入。但水滴第一輪確實有很豪華的投資人進來,給后續輪次的融資帶來了一定壓力。“在當時的時間點,真正愿意篤定地拿錢出來支持水滴業務的人并不多,而且水滴現在的核心業務還未上線。”不過他認為,無論是在相關業務的合規方面,還是未來增長方面,水滴團隊都看得比較清晰。
2017年,水滴宣布完成1.6億人民幣A輪融資,藍馳創投正是參與方之一。藍馳的整個決策時間只用了3周左右。
2019年,水滴公司先后完成近5億元的B輪融資,及超10億元的C輪融資。
2020年8月,水滴公司宣布已完成2.3億美元的D輪系列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和騰訊公司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老股東跟投。
水滴上市此次將募資近4億美元,部分上市募集資金將用于科技賦能理賠,提高運營效率及用戶體驗。在水滴認購階段,除了博裕資本、厚樸資本、美團王興和王慧文外,還有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騰躍基金等多家大型投資機構下單,彭博創始人布隆伯格、快手創始人程一笑等都參與認購。
實際上,很多保險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相對來說并不亮眼,估值都不高。水滴同作為保險賽道里的玩家,未來表現是否如一眾險司?
曹巍認為,投資是一個看未來的生意,要看能夠驅動這些創新項目走向未來的它更底層的一 些因素,也是因此,看待水滴未來的價值也需要嶄新的視角。“水滴是保險平臺,是真正的保險科技,不是保險公司,更不是依賴傳統線下經紀人模式。所以傳統保險公司之前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并不代表著這些創新公司的價值的錨定點。因為水滴的增速和業務體量可能都是這些公司的幾倍或者是幾十倍。”
中金公司表示,未來十年,健康管理領域或是保險及相關行業的必爭之地。未來水滴若能將醫療健康和保險保障板塊內各平臺的接口打通,有望打造“保險+醫+藥+創新支付”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平臺。從該業務線發展路徑來看,未來的水滴公司想象力不僅局限于保險傭金收入,因此其天花板將大大增高。
猜你喜歡
三六零Q2安全業務同比高增98.76%,第二增長曲線已成
安全業務實現營收9.08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98.76%,環比增長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