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給高瓴做LP,掏了3個億
2021年7月27日,寧德時代宣布將向高瓴旗下基金北京高瓴裕潤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高瓴裕潤基金)出資3億元。
一面是萬億市值的新能源龍頭,一面是中國管理規模最大的PE,這起強強聯姻自然引起了巨大關注。于寧德時代而言,這意味著投資版圖的進一步擴大。而對高瓴來說,在當了一年“定增收割機”之后,開始把這些產業巨頭變成LP了,這是生態圈的進一步升級。
寧德時代挑GP,只做熟人投資
話分兩頭,首先說說寧德時代。
此次投資高瓴裕潤基金,并不是寧德時代第一次當LP,也不是出資數額最大的一次。寧德時代自上市以來,已經參與設立了五只股權投資基金(包括高瓴裕潤在內),總出資額22.49億元。這些基金全部設立于最近半年之內。
半年掏出22.49億元,對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而言當然不算什么。但考慮到寧德時代2020年全年歸母凈利潤也不過55.8億元,寧德時代相當于拿出了半年凈利潤做LP,力度也不可謂不大。
寧德時代合作的基金中,既有頭部機構,也有新能源賽道的專業型機構,也有與整車廠合作的產業型基金,布局相當全面。在階段上則以PE基金為主,規模均較大。最小的山東綠色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規模也有14.5億元。投資階段偏后,意味著投資的項目戰略價值更大,更有利于與寧德時代的業務產生協同。可以看出,寧德時代做LP絕非玩玩而已,而是體系化的投資,目的依然是服務于主業。
寧德時代選擇GP還非常看“關系”,選的都是GP都與寧德時代關系匪淺。高瓴是寧德時代2020年的197億大定增中最大的投資者,一家獨攬了106億元的份額。此次寧德時代又反過來向高瓴的基金出資,有人調侃是“梯云縱”,但106億換3億,怕是“縱”不起來。
名單中的其它幾家GP,晨道資本也是寧德時代的老朋友了,早在2018年,寧德時代就曾與天華超凈、晨道資本、天原集團等公司合作成立宜賓市天宜鋰業科創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線。上汽恒旭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上汽集團的關聯投資平臺。上汽既是寧德時代的客戶,也是寧德時代2020年定增的投資方。博裕資本和中金資本都是寧德時代上市前的投資者。
可見,對于GP而言,要拿到寧德時代的出資非常不容易,圍繞寧德時代的GP圈子已經基本上封閉了。
寧德時代除了做財務投資人,也在試水自己做GP。在福建時代閩東新能源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只基金中,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問鼎投資有限公司也出任雙GP之一,參與投委會組建。眾所周知,作為一家產業巨頭,寧德時代對投資這條腿一貫非常重視,此前拿出190億元的自有資金做投資引發了巨大爭議。未來,寧德時代通過子公司拿下私募管理人牌照,發行VC或PE基金,撬動外部資金做產業鏈布局,恐怕也不會令人意外。
高瓴“鈔能力”,殺進硬科技
對高瓴而言,寧德時代的出資也有戰略意義。在寧德時代3億元出資背后,是一個在硬科技賽道進擊的高瓴。
在TMT、消費等領域,高瓴通過騰訊、京東等案例建立起了很高的聲望,在百麗一役之后,高瓴的科技賦能已無人不曉。但在硬科技賽道,高瓴并不是一位老玩家。張磊稱半導體、新能源等賽道迎來了歷史性的窗口期。而要抓住這個窗口期,高瓴需要在很短時間內建立起自己的硬科技生態,綁定寧德時代這樣的產業龍頭是最好的辦法。
此次擬設立的高瓴裕潤基金,主要投資于前沿科技、芯片、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智能駕駛、AI 技術、智能終端等科技產業領域。查詢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這是高瓴第一只專為投硬科技而設的基金。硬科技賽道的戰火,無疑將再一次升級。高瓴裕潤基金的存續期長達十年,意味著投資階段可以延伸至A輪前,早期投資也不再是中小機構的避風港。目標規模35億元,可以擴大至60億元,規模在硬科技賽道也是top級別的。
高瓴在硬科技賽道的后來居上,生動詮釋了“鈔能力”的確是管用的。
2020年7月,106億元參與寧德時代定增;2020年12月,158億元入股隆基股份;2021年2月,斥資2億美元參與比亞迪的定增……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定增之后,高瓴一年之內就全面布局了這些中國最大的行業龍頭們。就在大家還在爭論高瓴是不是高位接盤的時候,高瓴又宣布一年投出去100個VC項目,其中80個是硬科技。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高瓴不但硬生生擠上了硬科技這條船,還搶過了硬科技投資的游戲規則制定權。
無論是中小機構還是老牌機構,都能感受到高瓴帶來的壓力。同行們談到高瓴,大多只能無可奈何的嘆氣。一位看了快十年硬科技的投資人向投中網感嘆,過去估值比較高的項目,領投的機構一般希望多找些同行進來一起投,但高瓴的做法經常是不看估值、份額全都要。這就讓一般的機構連上車的機會都沒有了,徹底淪為“氣氛組”。
在高瓴的高舉高打之下,跟還是不跟?要怎么跟?成了其他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