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回應裁員40%
6月8日消息,針對網傳“曹操出行裁員40%”一事,曹操出行方面回應鳳凰網科技稱,并非裁員,是正常的業務優化。
實際上,近兩年來曹操出行一直處于“人事動蕩”的狀態中。創始團隊內部早已大換血,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曹操出行原總經理董凱楠、董事張毅陸續退出創始團隊。
2015年5月,曹操出行天降“網約車混戰”。彼時市場90%以上已被行業巨頭壟斷,滴滴、快的于一季度剛剛完成合并,用“燒錢”的方式與行業翹楚Uber展開博弈,爭奪中國大陸市場。
天眼查顯示,曹操出行背靠吉利,運營主體為杭州優行科技有限公司,是吉利集團投資的互聯網+新能源出行平臺。不同于滴滴車型混雜的C2C服務,曹操出行面向B端企業客戶,優勢在于服務更加標準化、規范化。
2018年,曹操出行完成10億A輪融資,成功躋身“全球獨角獸”行列。2021年9月,曹操出行宣布完成金額達38億元的B輪融資,是2020年以來網約車出行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度單筆融資。
然而,B2C重資產運營模式運營成本高昂,造成了盈利困難。據中訪網財經報道,一位曹操出行的人士稱,“變成營運車輛以后,買保險、報廢年限等都會提高平臺費用,例如,車輛6年之內駕駛60萬公里就會強制性報廢,這樣司機成本就高了。”這種重資產模式在讓公司盈利變得遙遙無期。
此外,2021年,網約車市場迎來了一次“監管大地震”,曹操出行先后四次被政府約談。最近一次是2021年11月,因線下攬客等多種營銷手段、招募或誘導未取得許可的駕駛員開展非法營運,擾亂競爭市場秩序,影響行業安全穩定,損害司乘人員合法權益等,曹操專車被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約談。
雪上加霜的是,疫情讓網約車市場進入“訂單荒”階段,網約車司機收入下降50%。而曹操出行對司機傭金比例是收入的重要來源,這給曹操專車“裁員傳聞”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