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融15億,創(chuàng)始人跑了仨
如果非要選一個最火熱的賽道,在2024年,它一定是AI。這條賽道上擠滿了背景亮眼的創(chuàng)業(yè)者,身家億萬的富豪或者他們的家辦,還有鼎鼎有名的投資人。一些有趣的現象也正在發(fā)生,今天想講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始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選擇了離開自己曾發(fā)誓要改變世界的公司。
有些諷刺,但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不是所有優(yōu)秀的人都適合一起創(chuàng)業(yè)。
這件事在這家名叫H的公司上尤其顯得順理成章且極具代表性。H的五位創(chuàng)始人都赫赫有名,當其中3名選擇離開成立也許還不到8個月的公司,且公司3個月前剛拿到一筆2.2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5.4億元)融資時,創(chuàng)始團隊分崩離析的原因就十分純粹了:與資金無關,問題全出在“人”身上。
H離開的這3位合伙人就一同表示,選擇離開是因為“運營分歧”。
成立不到8個月,剛融完15億
標簽十分耀眼:成立不到8個月,5個業(yè)內大咖共同創(chuàng)業(yè),不到5個月拿到15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齊聚億萬富豪、知名投資機構、頂級產業(yè)方。
當下階段的結果:5人創(chuàng)始團隊中,3人離開;公司除了錢啥也沒有(尚沒有產品發(fā)布)。
先簡單介紹下這5位合伙人吧。Laurent Sifre曾是DeepMind的首席科學家,在DeepMind工作了10年,是AlphaGo、Chinchilla、Gemini和Gemma等GenAI和深度神經網絡的關鍵研究項目的重要參與者。
Karl Tuyls是多智能體領域的著名科學家,發(fā)起并領導DeepNash、TacticAI等多個著名項目,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12000次。
Daan Wierstra是 DeepMind 的創(chuàng)始研究員,在 DeepMind 被谷歌收購之前就加入了該公司,并領導了一支 100 多人的團隊多年。
Julien Perolat是多智能體強化學習和博弈論專家,亦是DeepMind的參與者。Charles Kantor擁有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研究背景。
他們5人在2024年初成立H公司,根據公開資料,H正在開發(fā)“前沿行動模型”-人工智能模型或代理,可以一步一步地執(zhí)行任務并采取行動,例如瀏覽網頁或在屏幕上操作應用程序,而不需要專門針對該應用程序進行特定訓練。不過有一些業(yè)內人士認為,這樣的模型將有助于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下一階段,但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可靠地工作。
當然甭管H公司所提出的愿景究竟何時能實現,并不是最重要的。公司最引人注目的噱頭是它在5月下旬宣布的融資。
當時公司宣布這輪融資金額高達2.2億美元,該紀錄直接成為法國創(chuàng)投圈史上最大的種子輪融資。
投資人里有谷歌前掌門人Eric Schmidt、法國電信大亨Xavier Niel、俄羅斯巨富Yuri Milner、LVMH創(chuàng)始人家辦、老佛爺百貨所有者家辦等在內的億萬富豪,有包括Accel 、Bpifrance、Creandum、Elaia Partners、Eurazeo、FirstMark Capital、Visionaries Club等在內的知名風投機構,還有亞馬遜、三星、UiPath 這樣的頂級產業(yè)方。
據了解,這筆融資交易中分為股權和可轉換債務。大約40%的種子融資是傳統(tǒng)的股權投資,這意味著H已經出售了部分股份以換取資金。其余部分將在稍后階段轉換為股權,屆時H將籌集另一輪資金,投資者對這部分債務的持股將基于公司未來的估值。
無疑,H公司背后承載的是極高的期望,據說融資宣布當天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也現身為其站臺。
在宣布融資后, Kantor曾意氣風發(fā)地對媒體表示,公司正在朝著“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努力,通用人工智能指的是人工通用智能,這是一種能夠達到或超過人類能力的人工智能水平。
當時沒有人會料到3個月后,等待他們的不是公司成功發(fā)布了產品,而是創(chuàng)始團隊中五將走仨。
妥妥的除了錢,啥都沒有
H公司是在領英上主動宣告的消息。
在公告中,原聯席CEO Karl Tuyls、首席科學家Daan Wiestra和多智能體負責人Julien Perolat選擇了離開,原因是“運營分歧”?!肮緦⒂墒紫瘓?zhí)行官Charles A.Kantor和首席技術官Laurent Sifre繼續(xù)領導。
“雖然這對所有相關方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所有人都同意這將使公司取得最大的進步,H將繼續(xù)得到投資者和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公司繼續(xù)前進,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發(fā)布一系列車型和產品。”該公司在帖子中表示。
目前,H的團隊由近40名工程師和研究人員組成。
從資金的體量來看,按照歐盟標準,H是繼Mistral之后法國第二家資金充足的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然而,與米斯特拉爾不同,H的未來實在撲朔迷離。
Mistral AI也是一家法國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2023年底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約4.5億歐元(約合4.87億美元),投資人包括英偉達和Salesforce等知名公司,估值約為20億美元,是OpenAI的有力競爭對手。
Mistral AI由谷歌DeepMind和Meta的前科學家創(chuàng)立,在歐洲人工智能創(chuàng)業(yè)領域屬于最知名的明星公司。該公司專門從事聊天機器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開源軟件,利用其創(chuàng)始人在開發(fā)類似于OpenAI開發(fā)的大型語言模型方面的經驗。說回H。
公司成立短短幾個月就拿到了一筆天價投資,投資人顯然看中的就是公司的團隊力量?,F在核心成員離開,公司又沒有推出任何產品,完全可以用一句話對H進行總結:除了錢,啥也沒有。
創(chuàng)始人離開、創(chuàng)始人被大公司“買走”是最近很常見的事兒,最近的是8月上旬Character.AI的創(chuàng)始人及其核心團隊被谷歌買走。天使投資人Zak Kukoff曾評價這樣的交易是“名義上的收購”,意味著科技行業(yè)正在經歷“人才盜竊的流行病”。
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Hugging Face首席執(zhí)行官也表示,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創(chuàng)始人正在尋求出售他們的公司,這可能是人工智能市場整合的跡象。
這家公司最近斥資1000萬美元收購一家名為Argilla的小公司,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的第四次收購。該公司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Clément Delangue還透露過他每周都會收到大約10家有興趣被收購的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的消息,并且“尤其是今年,更多了”。
綜上,隨著AI創(chuàng)業(yè)賽道越發(fā)擁擠,通過被稱為“收購招聘”的交易從領先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那里收購人才,恐怕會是接下來更頻繁發(fā)生的事情了。
冷知識:頂級AI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65%是移民的
最后想分享一條冷知識。
眾所周知,頂級的AI人才是現在行業(yè)內最受歡迎的資源——這從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成立自己的AI公司,或者大公司收購小公司的創(chuàng)始團隊上都能看出來。但很少人知道的是,這些頂級AI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都是移民而來。
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NFAP)的一項新分析就指出,“移民創(chuàng)辦或共同創(chuàng)辦了美國近三分之二(65%,即43家公司中的28家)的頂級人工智能公司。77%的美國領先人工智能公司是由移民或移民子女創(chuàng)立或共同創(chuàng)立的?!?
OpenAI是美國出生和外國出生的人才共同創(chuàng)建尖端公司的一個典型案例。OpenAI有兩位創(chuàng)始人出生在美國(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其他人出生在加拿大(Ilya Sutskever)、南非(Elon Musk)和波蘭(Wojciech Zaremba)。
猜你喜歡
昆侖萬維25年一季度營收17.6億,大幅增長46%,AI業(yè)務商業(yè)化實現新突破
4月29日,昆侖萬維(300418.SZ)(以下簡稱“公司”)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業(yè)績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