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競爭大紅海中開辟小藍海,這家巨頭的創新實踐值得借鑒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飲料市場陷入了一種“越熱鬧,越內卷”的怪圈:新品頻出,卻難有新意;風味層出不窮,卻難以持久。表面看是產品設計的多樣化,實則是口味、功能、配方的高度趨同。“熱詞”成為標配,“爆品”淪為模板,消費者在選擇中日漸疲憊。
就在今年,飲料巨頭康師傅悄然打出了一套有別于行業主流打法的“創新組合拳”:十余款新品覆蓋多個細分領域,包括養生飲、功能水、功能果汁飲料、無糖茶等,迅速引發市場關注,并在渠道和消費者端獲得積極反饋。
這并非一場簡單的“多點嘗試”,而是一場立體化、系統性的創新探索:通過產品形態、口味策略、技術工藝和品牌敘事的協同發力,不僅回應了當下的消費偏好,還在一些被忽略或空白的細分市場中打開了“小藍海”的突破口。
1
從“解渴”到“解碼”,飲品的供需邏輯正在重寫
根據尼爾森IQ《2024中國飲料行業趨勢與展望》,55%的消費者關注“低糖/無糖”,37%看重營養添加,27%關心身體表現提升,23%傾向個性化健康方案。同時,艾媒咨詢的調研顯示,超過56%的消費者認為“口味”是最需改進的飲品要素。
“喝什么”不再是關于“渴不渴”,而是一場圍繞健康、功能、口感的綜合選擇。 這也意味著,“一個大單品打天下”的時代漸行漸遠,品牌必須從多元化的消費情境出發,重新構建供需關系,才能在復雜市場中突圍。
康師傅的這輪產品上新,正是對這種趨勢的回應。它不是押注某一個爆點,而是通過多品類、多場景、多技術路徑的協同推進,形成了一個具有彈性與深度的創新系統。
2
跳出流量陷阱:品類創新的關鍵是填寫空白
當大多數同行還在“無糖”、“養生”幾個關鍵詞里來回兜圈時,康師傅選擇直面真實的消費痛點,在看似飽和的品類中尋找“應有但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盲點。
在維生素飲品賽道,康師傅不走“泛補給+果味水”的傳統老路,而是基于特定人群與場景的精準切分,創新性地將功能飲料與果汁飲料進行結合,推出「多維計劃」維生素果汁飲料系列:Plan B采用芭樂與蜜桃搭配維生素B6,面向高壓、易疲勞人群;Plan C則以刺梨和檸檬結合維生素C,適用于熬夜、加班的人群;而Plan E通過桑葚、紅葡萄與維生素E的組合,聚焦在意肌膚狀態的愛美群體。每瓶10%果汁含量,讓“精準補維”變成喝得明明白白的美味享受。

在養生飲方向,康師傅推出的「枸杞菊花茶」與「決明子大麥飲」,基于“藥食同源、食材配伍”的方法重構配方:前者以涼性杭白菊搭配溫性枸杞,實現下火不寒涼;后者做到五種谷物草本復合,0糖0能量0咖啡因,生津止渴的同時,每瓶添加28毫克GABA(-氨基丁酸),有助舒緩眼部疲勞和身心壓力。

在堿性水賽道方面,其「9.0電解堿性水」摒棄“添加小蘇打”的傳統做法,通過國家專利技術,實現“真堿性、不澀口”的飲用體驗,破解了堿性水“健康理念雖好,但口感勸退”的行業通病。

重做老品類,跑出新路徑,在高頻、剛需、卻長期被忽視的領域實現產品重構,拓寬品類邊界,康師傅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3
好喝只是起點,風味創新走進情緒場
飲品的口味創新,從來不是“越獵奇越好賣”。那些口味獵奇的“香菜汁”、“生姜味雞尾酒”、“藿香味可樂”等產品,往往曇花一現,難以構建可持續的消費黏性。
康師傅的口味策略,則更像是一次“味覺的深耕”而非“獵奇的淺嘗”。不僅在傳統品類中做突破,更在情境體驗和地方風味中尋找靈感。
今年夏天,中國即飲茶第一大品牌康師傅冰紅茶推出三款季節限定口味。其中,「西瓜口味冰紅茶」,讓人一口清新,感受夏日清爽痛快。而以雙倍薄荷因子搭配金銀花的「雙倍薄荷勁涼冰紅茶」,憑借“即刻上頭”的涼爽體驗,迅速登上抖音茶飲榜首,被網友稱作“夏日續命神器”。「長島冰茶風味冰紅茶」,零酒精復刻微醺感受,高度契合當下年輕人“去班味”的情緒釋放需求。

更加小眾但頗具探索性的,是「金花茯茶咸奶茶」。靈感源自西域咸奶茶,以“咸甜交織”的特色風味,切入即飲奶茶尚未開發的“鹽系”口感,有效避開同質化紅海。

這些產品背后的共同思路是:不靠概念炒作取勝,而是用口味創新構建新的飲用場景與心理錨點,讓味道成為打開情緒觸點與消費聯想的入口。
4
技術走向臺前,成為差異化新變量
在飲料行業,技術曾長期被“好喝”、“健康”等標簽掩蓋。但隨著功能訴求的增加與用戶接受度的提升,技術本身也成為構建消費價值的重要一環。
以康師傅鮮綠茶為例,其采用行業領先的0C冰萃鎖鮮工藝。在低溫環境中萃取茶葉精華,不僅能更完整地釋放茶氨酸(鮮味來源)與兒茶素(有益成分),也有效避免了苦澀物質析出。特級毛峰綠茶24小時鮮茶生榨,0代糖0能量0香精0防腐劑,不僅提升了無糖綠茶的口感,也為綠茶品類設定了新的品質基準。

另一代表是「9.0電解堿性水」,依托雙重國家專利技術——電解系統專利、新型電解槽專利,全程不添加小蘇打,而是基于電極的氧化還原反應,分離出堿性水,實現入口順滑無澀感。這也是產品名稱中“電解”二字的價值所在。該產品獲得2025年ITI國際美味大獎滿星獎章,不僅以卓越口感征服了嚴苛評審,更通過技術創新重新定義了飲品行業的創新方向。

在“顏值”和“概念”已高度同質化的飲料市場,技術或許會成為構建產品護城河的新變量。
5
文化認同,飲品價值重構的下一個戰場
在千茶上陣激戰正酣的無糖茶賽道,多數品牌仍停留在原料與健康概念的維度內卷。「茶的傳人」系列則嘗試以文化敘事破局,跳出“成分焦點”,從“人”與“土地”中尋找新的連接方式。
以其今年新上的單品“潮汕人的鳳凰單叢”為例,康師傅茶研院與當地三代茶農世家合作,采用20-50年老叢茶樹,通過傳統的三道焙火工藝,將名優茶的地道茶香封裝進「茶的傳人」。這不僅是一種地道風味的呈現,更是對傳統技藝與一方風土的致敬。

這背后,是一種“讓產品有人物、有溫度、有出處”的敘事轉向。正如道格拉斯·霍爾特在《文化戰略》一書中所言:“偉大的品牌不是滿足需求,而是重構文化話語。”「茶的傳人」系列,在打造產品差異化的同時,也構建起一套從“我該喝什么”到“我認同什么”的品牌文化敘事體系。
更進一步,「茶的傳人」試圖將“傳人”身份賦予消費者本身,讓選擇這瓶茶成為文化延續的自我表達。這種策略不以“無添加”、“控糖”等物理指標為賣點,而是通過文化認同建立深層鏈接。
顯然,這不是一個能被快速跑通的路徑,但它的出現為整個無糖茶品類提供了另一種思路:當功能標簽趨同時,文化表達與價值認同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分化因子。
6
結語:真正的競爭,是系統創新力的較量
康師傅這一輪產品攻勢,如果只是為了擴展品類、沖擊銷量,那它或許只值得短期關注。但當我們將它放入更長周期、全行業的背景中看,就會發現更深的價值:它以市場為起點、以技術為工具、以口味為介質、以文化為延展,最終指向“消費者價值重塑”。
這種以產品為核心、以用戶為導向的系統創新,不僅適用于飲料行業。在智能硬件、家居、個護、甚至傳統制造領域,同樣面臨“產品同質、功能過剩、情緒缺位”等問題。
當紅海成為常態,每個品牌都需要問自己:我是否還在用老一套的理解框架看待已經變化的市場?我是否敢于重做一遍看似熟悉的產品邏輯?
康師傅給出的答案是——真正的創新,不是為了更好賣,而是為了更值得被買。真創新,不追逐風口的喧囂,而沉潛于需求的深海,打撈那些仍未被滿足的價值片段。
在這個意義上,飲料行業也許只是一個起點。
猜你喜歡
如何在競爭大紅海中開辟小藍海,這家巨頭的創新實踐值得借鑒
康師傅給出的答案是——真正的創新,不是為了更好賣,而是為了更值得被買。真創新,不追逐風口的喧囂,而沉潛于需求的深海,打撈那些仍未被滿足的價值片段。東鵬飲料全國銷量暴增,但也面臨“青黃不接”
東鵬飲料想要挑戰的新品咖啡飲料和電解質水等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并不亞于能量飲料市場,要在其中突圍無疑面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