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舉牌太保、國壽背后:利率下行催生行業“共生革命”
交易終端上閃爍的代碼與數字背后,中國平安在8月第二周完成了一場靜默的資本布局。
短短四天內,中國平安的香港賬戶接連增持中國太保與中國人壽H股,持股比例精準定格于5.04%,觸發舉牌線。
交易所公告揭曉這一動作時,市場驚覺:這是自2019年中國人壽舉牌中國太保后,六年來首次再現險資同業舉牌。盡管平安官方以“財務性投資”輕描淡寫,但這一連串動作的精準節奏與比例控制,早已超越常規財務操作的范疇。
01
舉牌邏輯:財務表象下的戰略棋局
在“資產荒”與利率下行交織的背景下,險資對高股息資產的追逐已成行業共識。但平安此次選擇同業而非銀行股,暗含更深層考量。
首先是估值洼地中的性價比。H股的高折價構成核心吸引力。中國太保與中國人壽H股較A股均有所折價,疊加年內股價大幅上漲后,其P/EV仍處于歷史低位區間。更為關鍵的是股息支撐——太保、國壽H股股息率均顯著超越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成為抵御利率下行的“壓艙石”。
其次是會計準則的隱性驅動。平安是業內最早采用OCI(其他綜合收益)會計科目的險企之一。通過將高股息股票計入此科目,分紅可計入利潤表,既滿足監管穩健性要求,又優化財報表現。而5%的舉牌線正是劃分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與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關鍵分界,精準持股比例實為最大化會計優勢的策略。
其三是行業復蘇的提前占位。保險業基本面正迎來拐點。2024年中國太保凈利潤同比增長65%,中國人壽歸母凈利潤大增108.9%。近期人身險行業二季度預定利率研究值公布,普通型產品、分紅險、萬能險預定利率將下調至2.0%/1.75%/1.0%,下調幅度為50bp、25bp、50bp,調整時間為8月31日,進一步緩解利差損壓力,為利潤釋放打開空間。平安的出手,實為對行業復蘇的左側布局。

資料來源:中國太保2024年年報。

資料來源:中國人壽2024年年報。
綜合來看,平安的出手,實為在行業復蘇前夜,以財務投資之名,行戰略占位之實。
02
從競爭到共生:行業生態的重構信號
平安的舉牌標志著保險巨頭關系范式轉移——從零和博弈轉向競合共生。
這一轉變背后是行業底層邏輯的深刻變革。
一是規模崇拜的終結。當市場增量見頂,頭部險企紛紛轉向存量價值挖掘。中國太保深耕長三角政保合作網絡,中國人壽押注千億級健康養老產業,平安構建“金融+科技”全域生態。業務互補性超越同質化競爭,使資本紐帶成為資源共享的橋梁。例如三家公司在30余個養老社區項目上的資源互換,可能催生養老服務標準化聯盟。
二是中小險企的生存擠壓。頭部協同加速行業分化。據《壹典通》報道,從市場集中度來看,平安、國壽、太保三家頭部險企合計市場份額已達58%,此次資本聯動將進一步強化頭部效應。2025年上半年,前三大險企的新業務價值合計占比已達65%。平安舉牌釋放的估值修復信號,反令中小險企融資成本劣勢凸顯。行業可能迎來整合潮:部分區域險企或轉型專業領域(如專精特新企業保險),或被納入頭部生態圈。

三是監管導向的默契響應。此舉巧妙平衡了監管期待。近年險資大舉增持銀行股引發關注,而將配置向同業分流,既延續“高股息+低估值”的投資主線,又展現對實體經濟的多維支持。更呼應了IFRS9新準則下“長錢長投”的政策導向——通過鎖定三年以上持股周期,規避短期波動干擾。
平安此舉在業務、格局和監管三個層面同步推進,為行業生態重構提供了關鍵支點。
03
未來險企:競合新生態的三種可能
平安的破冰之舉或開啟險資配置新紀元,催生三重演進路徑。
第一重,舉牌常態化與估值重估。險資配置同業將從個案走向常態。目前險資權益投資占比較低,若將保險股納入“類紅利資產”范疇,可能吸引千億增量資金。中金公司預測,行業P/EV修復至0.6倍將帶來30%以上上漲空間。新華保險戰略入股友邦亞太基建基金、中國人保增持中國財險至6.8%等動作,已顯露行業集體覺醒。
第二重,從資本聯動到能力融合。股權紐帶將催化實質合作。平安的AI核保技術(通過率93%)與太保智能投研系統、國壽數字營銷平臺存在技術協同空間。在養老金融領域,三方或共建養老保險產品庫;健康管理方面,可打通健康數據形成風險評估閉環。這種“科技+場景”的融合,可能誕生保險新物種。
第三重,監管框架的適應性進化。現有規則尚未充分覆蓋同業戰略持股。當險企交叉持股比例攀升,需防范兩方面風險:一是關聯交易復雜性增加,可能要求披露共享客戶資源、合作產品的利益分配機制;二是系統性風險傳導,需建立針對險資“抱團”的壓力測試模型。監管或出臺差異化政策,對財務投資與戰略持股實施分類管理。
這三重路徑相互交織、彼此強化,共同推動行業向更成熟、更健康的方向演進。
04
總結
香港交易所公告屏上的持股數字仍在跳動,但意義早已超越賬戶市值的增減。中國平安的兩次舉牌,恰似穿透市場迷霧的微光——行業龍頭對保險業價值的公開背書,在信心比黃金更珍貴的時刻,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保險業正在經歷的,是一場從“規模擴張”到“價值重塑”的艱難蛻變。預定利率下調、利差損化解、保障功能回歸,讓行業逐漸擺脫粗放增長的歷史包袱。而頭部險企彼此伸出的資本橄欖枝,正悄然改寫競爭規則:當平安、國壽、太保通過股權紐帶形成價值同盟,中國保險業或將告別零和博弈的“叢林時代”,步入以專業能力與生態協同為核心的新發展階段。
資本市場的反應敏銳而真實。公告后保險板塊的集體上揚,不僅是短期情緒的宣泄,更是對行業底層價值再發現的開始。隨著險資從銀行股向同業擴散的配置浪潮,那些曾被低估的保險股,終將在資產負債表修復與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敘事中,找到應有的坐標。
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固化的思維——當巨頭們開始彼此托舉,保險業的春天已在路上。
猜你喜歡
平安基金黃維旗下產品相互抄作業,高位買嶸泰股份引質疑
平安優勢回報1年持有混合A?基金成立以來至今,該基金的換手率普遍都高于100%.營收、利潤雙降,投資收益疑似與宣傳不符,陸金所能否挽回投資者信賴?
近日中國平安旗下互聯網金融平臺陸金所控股發布了2023年中期業績公告,這無疑是一份糟糕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