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價值區塊鏈布道者——博望財經,聚合所有基金的最新新經濟資訊,以客觀、深度、專業的角度為新經濟領域從業人員帶來更真實、全面、及時的基金報道。
-
隨著王瑞華的離職,浙商基金在主動權益領域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
-
從收益率上看,李永興旗下基金并不理想,近1年來有6只基金虧損。近2年來也有6只基金虧損,其中永贏惠添益混合A/C虧損最大,其收益率-40.06%、-40.54%。
-
對于新總經理張弛的到來,外界都在關注,此次人事調整,能否改變浦銀安盛基金“偏科”情況?
-
在ESG逐漸成為新基金發行主題詞的當下,這只ESG基金卻不幸清盤,究竟是誰之過呢?
-
根據wind數據顯示,黃興亮去年負責的6只基金在近一年中跌幅均超過30%,其中有三個基金的跌幅甚至超過40%。
-
毛可君累計任職時間2年又354天,目前管理的規模2.85億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報-54.01%。
-
進入2022年前海開源基金管理規模出現縮水,2022年一季度總規模就縮水了210.51億元,截至2023年4季度,前海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降至976.31億元。
-
2024年一季度末,華富基金管理規模為858.48億元,環比降幅為23.68%。
-
在覃波的帶領下,長信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產品的業績又如何?
-
該基金是由何琦和李茜共同管理的基金,基金成立僅有1年又174天,這只剛成立不久的基金為何又急于清盤?
-
作為業內一線固收大廠,天弘基金自2012年成立首只貨幣基金至今,已在固收賽道積累了十余年的豐富管理經驗,同時不斷夯實固收投資內功,組建固收戰隊,獨創“天弘五周期”投研模型,專注打造資產配置的“壓艙石”,為投資者創造了持續良好的持基體驗。
博望財經
·2024-06-20 18:29
-
然而,近年來管理層頻繁變動,以及數輪股東更迭,華安基金出現了掉隊。
-
今年公募基金公司的發展舉步維艱,由于股市行情整體不佳,內地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在前五個月亮起過紅燈,一度踩在懸崖的邊緣;同時或由于指數基金內卷嚴重,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
2023年富國基金旗下基金產品合計虧損247億元。更早的2022年,富國基金旗下產品合計虧損高達785億元。
-
如何完善基金公司治理結構、讓機構、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依然是需要長期引導和監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