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基金兩極分化:長城醫藥居首,泰康、前海開源兩基墊底
醫藥股的大牛市中,相關的主題基金也賺得盆滿缽盈,一方面是多只主題基金實現翻倍,暫時排在首位的是長城醫藥產業精選,9月12日的最新年內收益率達到116.53%;另一方面是榜尾端的部分基金幾乎年內零收益,比如前海開源中藥研究精選年內下跌-2.49%,再比如2022年成立的泰康醫療健康,目前年內的凈值增長率約為2.34%。
01
長城醫藥產業、華安醫藥生物
雙雙受益于港股創新藥
到9月12日,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已經有多只重倉創新藥的基金實現了年內漲幅翻倍,例如混合型基金中排在首位的長城醫藥產業精選和股票型基金中的華安醫藥生物。
兩只中業績相對更好的是長城醫藥產業精選,這只2024年10月22日成立的產品在今年迎來了第一個完整年度,到目前對外僅僅發行過三份季報。去年四季報時組合中主要是科創板公司,來自港股的標的僅有信達生物和諾誠健華;到今年一季報的重倉股中,基金組合中的港股創新藥標的就達到了五只,在前兩者基礎上增加了康方生物、再鼎醫藥、科倫博泰生物。
再看今年二季報的十大重倉股,基金經理梁福睿同樣維持了五只的數量,他在其中新進重倉的三生制藥、石藥集團在年內大幅上漲,特別是前者迄今的漲幅超過了400%。參照來分析另外的五只標的,二季度維持了上一季度的重倉面孔,它們是熱景生物、一品紅、益方生物、澤璟制藥、康弘藥業,年內都實現了至少80%的股價漲幅。整體來看,雖然沒有百濟神州、恒瑞醫藥、藥明康德等絕對意義上的龍頭,但基金對于創新藥強勢股的布局還是精準到位。
他在中報中表示:“在諸多類科技資產中,創新藥在政策鼓勵和管線海外授權的雙重利好背景下,表現為銷售峰值抬升和估值回歸,與此同時,創新藥以外的醫藥板塊基本面尚未明顯見底回升。本基金通過對比醫藥內子板塊基本面,同時結合市場風格的巨大轉變,持倉聚焦于創新藥等領域。”
他對于接下來的研判也依然聚焦于創新藥:“操作上,本基金會綜合考慮基本面兌現及估值情況,重點聚焦在重大基本面變化尚未完全兌現或中早期潛力管線未被充分定價的創新藥板塊,同時會積極關注有業績拐點且估值合理偏低的非創新藥個股。”
再看華安醫藥生物,該醫藥主題產品也是充分受益于港股創新藥的典范,二季報的組合中就有信達生物、石藥集團、康方生物、三生制藥、百濟神州、云頂新耀、榮昌生物、君實生物等港股創新藥標的。基金經理桑翔宇在半年報中表示:“整體來講,后續依然是創新藥BD兌現階段,而之后在接近四季度可能會有一些低位板塊的階段性表現,如果創新藥有所回調可能是布局明年的一次機會;中國的醫藥產業經歷了轉型陣痛,終于在24-25年之際迎來了開花結果的產業收獲期,這是一次系統性能力提升,彌足珍貴,希望與投資人共享未來數年的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紅利。”
02
各種原因錯過創新藥前海開源、泰康產品墊底
再看排行榜另一端,目前在醫藥生物主題中居后的是前海開源中藥研究精選和泰康醫療健康。先看年內業績稍好的泰康產品,作為股票型基金,其在2023年和2024年連續年度虧損后,今年到目前雖然暫時擺脫持續下跌的尷尬,不過大約2個點的增長也讓其依舊墊底。
天天基金網顯示,這位任職大約3年半的基金經理是藥劑學碩士,2019年7月加入泰康公募,現任泰康基金股票研究員、股票基金經理,曾任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當前他在公司管理一股一債兩只產品,不過其在債基中僅是基金經理三人組中的一位而已。
但在他獨自管理的泰康醫療健康中,該基金卻至今未能表現亮眼,從今年一季報和二季報的重倉組合來看,組合從一季度重在內地醫藥股向二季度均衡內地和香港醫藥股的思路轉變,然而問題卻在于其組合幾乎全部錯過了年內大漲的創新藥類標的。
從6月30日的前十重倉年內漲幅來看,能夠實現翻倍的標的只有三生制藥,但這只年內漲超4倍的公司卻是在二季度才進入組合中的。除去它之外,組合中多數的公司是漲幅不到20%的標的,包括老百姓、一心堂等等,甚至濟川藥業到目前仍是處于年內下跌的狀態中。
在基金半年報中,基金經理這樣表示:“權益投資方面,本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相對表現不佳,大幅跑輸了 A 股港股相關醫藥行業指數, 遠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也沒有實現絕對收益,我們在此向本基金所有持有人、所有關心支持本基金的朋友們道歉。”
但他對于接下來的投資,同樣并不看好大趨勢浪潮中的創新藥:“權益投資方面,對于醫藥行業內部非新藥的諸多低位板塊,其實早已出現了產業趨勢的演進、公司經營層面的連續改善,包括但不限于 AI 醫療、生命科學上游、腦機接口、醫藥零售、醫療設備等領域,我們已積極布局上述方向,預計下半年會有不錯的表現。”
相比該基金,作為板塊內最新僅有的負收益基金,前海開源中藥研究精選似有不得已的苦衷。按照該基金的契約:“本基金主要通過精選投資于中藥行業主題相關證券,在合理控制風險并保持基金資產良好流動性的前提下,力爭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穩定增值。”同時從其業績比較基準來看,產品設定的是“中信中藥生產指數收益率*85%+銀行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稅后)*15%”。
由此,基金經理配置了純一色的中藥賽道內上市公司,其基本是年內醫藥生物細分賽道中最為不濟的領域,例如被譽為“藥中茅臺”的片仔癀,目前年內的表現也是下跌4.40%。除它之外,基金經理范潔的組合中還有同仁堂、白云山、華潤三九、東阿阿膠、江中藥業等公司同樣年內下跌;在目前股價上漲的馬應龍、天士力、羚銳制藥、云南白藥這幾只標的中,表現最好的天士力年內上漲還不到14%。
除去等中藥細分賽道風來之外,該基金是否可以考慮配置更多跨界創新藥的中藥公司來逐漸改變組合單一的風格呢?畢竟業績才是王道!
猜你喜歡
從仿制到創新,復盤中國藥企的逆襲之路
恒生創新藥ETF(159316,聯接A/C:024328/024329)是市場上唯一跟蹤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產品,可助力投資者參與這場醫藥創新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