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鋪黃金的“平替”,要IPO了
前幾天,不少網友在網上放出了自己在上海南京西路街頭偶遇LVMH集團董事長兼CEO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的照片。
這位常年榮登世界首富的奢侈品富商能被中國網友抓拍到,是因為他此行去上海探店了,去了位于上海國金中心的老鋪黃金門店。據稱,他仔細觀摩了葫蘆、吊墜、十字架及陳列的金器,并評價“很精致,很有趣”。也有消息說,這已不是該集團的高管首次到中國的老鋪黃金參觀調研了。
足以可見,老鋪黃金對中國高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已經讓世界首富側目。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數據顯示,老鋪黃金的消費者與LV、愛馬仕、卡地亞、寶格麗等國際奢侈品牌的消費者重合率高達77.3%。
除了老鋪黃金這位資本市場的寵兒之外,金價也在同步刷新紀錄。隨著今年9月的美聯儲降息預期飆升,金價突破3600、3700美元/盎司,再度創歷史新高。有關于黃金的話題一直居高不下。
也在近期,有著“小老鋪黃金”之稱的A股黃金珠寶品牌商“潮宏基”再度沖擊港股,計劃“A+H”雙重上市。其實在老鋪黃金晉升為“港股三姐妹”的狂歡之際,潮宏基已在A股悄悄吃到了紅利。2025年以來,其股價漲幅超160%。當前,公司總市值約在132億元前后。
從“k金之王”到“老鋪黃金平替”
盡管潮宏基在中國整體珠寶市場中市占率排名第九,但它在細分領域表現很突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潮宏基在時尚珠寶市場按銷售收益計排名第一,市占率為1.4%,黃金串珠手鏈市場排名第一,授權IP數量排名第一。
被稱為“老鋪黃金平替”,也足以囊括它的產品特點。
外形上以東方美學為主。潮宏基的產品深度融入東方文化和如花絲鑲嵌等非遺工藝,這與老鋪黃金推崇的古法工藝和東方奢華調性有相似之處。
價格上,它比老鋪黃金更“香”。老鋪黃金主打萬元級以上的高客單市場,強調“身份與傳承”;而潮宏基的主流產品定價則在千元至萬元級別,使得更多喜愛這種風格的年輕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
為迎合年輕人的喜好,潮宏基自2010年起就開始玩轉IP聯名了,包括三麗鷗、哆啦A夢、黃油小熊等,潮宏基目前一共推出超過400SKU。這幫它在年輕消費群體中建立了品牌影響力。
所以這二者的目標客群也區分開了。老鋪黃金瞄準的是高凈值人群,追求稀缺與收藏價值;潮宏基則更強調“可負擔的國潮”,其45歲以下客群占比較大,產品設計也更注重日常搭配和時尚感。這種市場定位差異化策略,使潮宏基在競爭激烈的珠寶市場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除以上特點外,潮宏基也被稱為“K金之王”,這主要源于其早期的市場策略和產品定位。
早在1997年創立之初,國內黃金珠寶市場還以千足金為主流,產品設計也相對傳統。潮宏基則另辟蹊徑,主要面向年輕消費群體對時尚、個性化飾品的需求,以18K金(彩金)鑲嵌首飾作為主打產品,與當時的主流市場形成了差異化競爭。
需要留意的是,雖然“K金之王”的歷史名號響亮,但潮宏基近年來的產品結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
業務結構方面,2025年上半年,珠寶業務貢獻93.6%收入,包括時尚珠寶(以K金為主)與經典黃金珠寶(包括古法金等)兩部分。2024年數據顯示,時尚珠寶收入占比45.6%,黃金珠寶占比45.2%,較2006年K金產品占比九成已有顯著變化。
增速上,經典黃金珠寶也超過了時尚珠寶。2022年到2024年,前者年復合增長率達43.4%,2025年上半年增速為24.0%;而后者同期的年復合增長率為9.5%,2025年上半年增速為20.4%。這意味著潮宏基已從過去的“K金之王”轉變為了更全面的珠寶商。同時,公司也通過推出高端定制系列“CHJ·ZHEN臻”,定價萬元級別,嘗試提升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形象。
不過,這兩個稱號也恰好勾勒出了潮宏基從過去以K金稱王,到現在擁抱黃金熱潮、主打“東方時尚”的戰略演變。
70后潮汕父子,從黃金掮客起家
潮宏基的創始人廖創賓生于1972年,出生于廣東汕頭潮陽的一個普通家庭。潮陽當地素有黃金加工的傳統,他的父親廖木枝早年也從事黃金回收加工生意。1989年,年僅17歲、正在讀高二的廖創賓選擇了輟學,加入到父親的黃金代工業務中。關于輟學的原因,他后來曾坦言:“那時在潮汕農村,十八、九歲的孩子不出去賺錢會被瞧不起的。”
輟學后,廖創賓開始跟隨父親走南闖北。他們最初做的是“黃金掮客”的生意:利用信息差,游走于黃金原料供應商、加工廠和零售商之間,賺取中間的差價。那時,廖創賓常常“把黃金揣在身上”,頻繁往返于汕頭、北京和東北之間。這段經歷雖然辛苦,但讓他深入了解了黃金行業的運作模式,也積累了第一桶金。
然而,1993年前后,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番禺、深圳等地涌現出大量港資、臺資黃金加工廠,這些企業工藝更先進,導致潮汕地區的傳統加工作坊逐漸失去競爭力。廖氏父子的生意也受到沖擊,利潤不斷下滑。為了生存,他們曾嘗試承包汕頭工藝集團的黃金首飾加工車間,試圖提升工藝水平,但依然難以扭轉頹勢。
正是這種代工模式面臨的困境,讓廖創賓意識到了局限性:“消費者甚至不知道產品來自誰,我們除了利潤什么也沒留下。”他認識到,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和設計能力。于是在1996年,廖創賓正式創立了“潮宏基”品牌,寓意“潮汕明珠,宏圖大展,基業長青”。
經過十余年發展,潮宏基于2010年1月28日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A股首家時尚珠寶上市公司。這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上市后,潮宏基曾嘗試多元化擴張。2014年,公司以高價跨界收購了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以展開手袋業務。然而,并購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FION業務表現不佳,導致了數億元的商譽減值損失,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這促使潮宏基后期重新聚焦珠寶主業。
目前,手袋品類收入整體呈下滑趨勢。2025年上半年,手袋收入1.2億元,同比下滑16.9%。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手袋收入占比則由7.5%降至3.0%。
早期,潮宏基更偏重自營渠道,雖有利于品牌建設,但擴張速度慢,資金壓力大。后來,公司意識到加盟模式對快速占領市場的重要性,從2018年開始大力轉向加盟模式,門店數量得以快速增長。
截至2025年6月底,潮宏基門店總數達1542家,包括202家自營店和1337家加盟店,中國內地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門店占比約四成。
公司總營收也持續增長,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六個月,公司營收分別為43.64億元、58.37億元、64.52億元,及40.62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05億元、3.3億元、1.69億元、3.32億元。
金店扎堆IPO
2024年全年,黃金開啟牛市以來,國際金價全年上漲了27.2%(以美元計價)。進入2025年,漲勢依舊強勁,年內漲幅接近40%。黃金再次證明了其在動蕩時期的避險價值和資產配置重要性。
從歷史經驗來看,每波黃金熱往往會帶動一批企業上市。如今,港交所已經擠滿了金店。
今年6月,周六福登陸港交所,開盤后連續三天大漲,總市值突破200億港元。背后也是來自潮汕的70后兄弟李偉柱、李偉蓬。3月,赤峰黃金成功在港股上市;6月,山金國際啟動港股IPO籌備;早在17年前就實現“A+H”上市的紫金礦業,如今計劃分拆紫金黃金國際赴港上市。把時間拉長到去年,夢金園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為何扎堆IPO?一方面,金店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對流動資金需求大。通過IPO可以獲得更充裕的資金用于擴張門店、提升品牌、優化供應鏈以及應對金價波動。另外,近年來的“國潮”風起和年輕人愛買金的熱情,是新動力。
潮宏基在2006年完成股改前,曾分別拿下東冠集團、匯光國際、華安生物醫藥,以及深圳市西那飾品的外部資金。當前股東結構中,東冠持股為7.67%,其他A股股東持股為60.66%。廖創賓家族通過直接與間接持股控制約31.67%股份,形成實際控制人集團。當前,潮宏基已引入職業經理人。
不過本次IPO,潮宏基募資金額擬主要用于海外擴充,包括計劃于2028年底前在海外開設20家自營店,在香港設立公司海外總部。這表明公司正在認真推進其國際化戰略。
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出海尋求新的增長點是企業做大規模、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目前,潮宏基已將出海作為增長的重要方向。2024年,潮宏基珠寶業務首度“出海”,在馬來西亞開設首家海外門店。隨后,在泰國開設了另一家門店。2025年,為進一步擴大海外業務,公司又在柬埔寨開設了兩家海外珠寶門店。